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20年12月31日 星期四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进甘蔗收割机为蔗农解难题
尹兴艳 排盈莹
甘蔗机械化收割现场。

  本报讯 (通讯员 尹兴艳 排盈莹 文/图)眼下,盈江各地处处是大片等待收割的甘蔗地。但,找不到砍蔗工成为困扰蔗农的一大难题。

  “我种了180亩甘蔗,给砍蔗工开的日工资已达到150元,但还是找不到人。如果甘蔗得不到及时收割,损失就大了。”太平镇拉丙村的甘蔗种植大户马久仁一脸愁容。

  得知这一情况后,太平镇党委、政府想办法、谋思路,主动与蔗糖企业取得联系,协调了一批甘蔗收割机前来解困,同时试点推进收割甘蔗机械化作业。“甘蔗收割机来帮我们收甘蔗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拉丙村干部晚保福说。

  据甘蔗站工作人员介绍,1台甘蔗收割机每天收割40吨甘蔗,每吨成本80元,而人工收割40吨甘蔗则需要30人,每吨成本130元。今年因为有了甘蔗收割机来“帮忙”,不仅缓解了用工紧张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甘蔗收割效率和质量,还压缩了人工成本,为蔗农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下一步,太平镇将有序推进甘蔗产业机械化,用机械化带动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让“甜蜜”产业用工不慌,让老百姓感受到“甜蜜”产业有奔头,促进蔗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据了解,盈江甘蔗种植面积、产糖量居全州首位,全县有17.36万亩甘蔗地,10多万人从事甘蔗生产,甘蔗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甘蔗成熟后,如果收割不及时就会导致新鲜度不够、糖分损失,进而影响到蔗农收入,甚至是整个产业发展。目前,盈江县各蔗区已采取了引导蔗农成立互助组、亲戚朋友和邻里间相互帮忙砍运、机械化收割等多种措施解决甘蔗收割“用工荒”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盈江县苏典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纪实
~~~
~~~
~~~
~~~——德宏乐创妇女儿童发展中心助力盈江曹明亮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纪实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盈江新闻
   第04版:要闻
绣好民族团结“六朵花”
工作组下沉一线护航村(社区)换届
引进甘蔗收割机为蔗农解难题
州检察院到盈江调研指导
曹明亮村:今后的日子更明亮
“未之星”法治知识培训班举办
民警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仓鸮
幼儿认领启事
遗失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