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尹兴艳 排盈莹 文/图)眼下,盈江各地处处是大片等待收割的甘蔗地。但,找不到砍蔗工成为困扰蔗农的一大难题。
“我种了180亩甘蔗,给砍蔗工开的日工资已达到150元,但还是找不到人。如果甘蔗得不到及时收割,损失就大了。”太平镇拉丙村的甘蔗种植大户马久仁一脸愁容。
得知这一情况后,太平镇党委、政府想办法、谋思路,主动与蔗糖企业取得联系,协调了一批甘蔗收割机前来解困,同时试点推进收割甘蔗机械化作业。“甘蔗收割机来帮我们收甘蔗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拉丙村干部晚保福说。
据甘蔗站工作人员介绍,1台甘蔗收割机每天收割40吨甘蔗,每吨成本80元,而人工收割40吨甘蔗则需要30人,每吨成本130元。今年因为有了甘蔗收割机来“帮忙”,不仅缓解了用工紧张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甘蔗收割效率和质量,还压缩了人工成本,为蔗农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
下一步,太平镇将有序推进甘蔗产业机械化,用机械化带动产业化,助推乡村振兴,让“甜蜜”产业用工不慌,让老百姓感受到“甜蜜”产业有奔头,促进蔗糖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据了解,盈江甘蔗种植面积、产糖量居全州首位,全县有17.36万亩甘蔗地,10多万人从事甘蔗生产,甘蔗产业总产值超10亿元。甘蔗成熟后,如果收割不及时就会导致新鲜度不够、糖分损失,进而影响到蔗农收入,甚至是整个产业发展。目前,盈江县各蔗区已采取了引导蔗农成立互助组、亲戚朋友和邻里间相互帮忙砍运、机械化收割等多种措施解决甘蔗收割“用工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