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芒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走笔
~~~——芒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走笔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处处风光美
——芒市“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走笔
  *本报记者  蓝玉芝  通讯员  李红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2006年,党中央再度为新农村描绘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好图景。今天,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已成为中国农村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芒市结合“边、情、绿、宝、山”的实际,以辩证的思路,迎合了30多万各族农民的热切期盼,创造了富有边境特色的新农村建设“5个先行”模式。

  走进芒市三台山乡允欠村,100幢独具景颇特色的新瓦房映入眼帘,一条条水泥路、排水渠环绕村庄,村民们高兴地称之为“景颇别墅村”,早在2010年6月就搬进“别墅村”的村民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从世代居住的茅草房搬到新瓦房,还得感谢新农村建设。”陪我们采访的村组长高兴地说。

  其实,旧貌换新容的不仅是允欠村,如今的芒市农村处处是风光。自党中央、国务院吹响新农村建设的号角以来,芒市以“5个先行”的辩证思路全力建设新农村,一条条平坦宽畅、干净整洁的村道,一幢幢规划整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农家民居遍地开花,一个个农民增收致富、体现生产发展的特色产业红红火火……

  试点先行:121个试点示范村引领新农村建设

  芒市,国土面积2987平方公里,国境线长68.23公里,辖6乡5镇、1个街道办事处、80个村民委员会、13个社区居委会、719个自然村、1008个村(居)民小组。居住有汉、傣、景颇、德昂、阿昌、傈僳6个世居民族;总人口39.07万,其中农村人口24.3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2%,是一个典型的县级农业市。

  由于是典型的农业市,加之投入不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农村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走进农村,院子里人畜不分;垃圾围村、围路、围河的现象屡见不鲜;村里到处是杂草和垃圾的腐烂物,门前屋后,路旁塘边,生活垃圾比比皆是,畜禽粪便随处可见;村民出行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过上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是全市30多万村民的热切期盼。

  一面是群众的热切期盼,一面是紧缺的资金?面对如此窘境,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市情、又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2007年芒市启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市委市政府按照“分类指导、典型带动、逐步推进”的原则,高位推动、强势推进、调整充实并健全了领导机构,制定了《市委、市政府“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同时,一个整合资源、连片试点、集中实施新农村建设的构想逐渐形成。

  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市里决定利用有限的资金,试点先行。根据省委、州委农办关于“省级财政补助每个省级重点建设村15万元,州财政补助每个州级试点村10万元,县市配套10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芒市以村委会为单元,自然村为单位,选择基础条件好、发展水平高、潜力大、有带动作用和民族特色鲜明的村为试点村,着力建设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从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突出以村庄整治为主的道路硬化、文化活动室、人畜饮水工程、民居改造、卫生公厕、垃圾堆放点等项目实施。以“四村、五化、六新”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群众自愿、政府支持、试点引路、稳步推进”的原则,规划重点建设121个不同类型的试点示范村和整村推进工程,全力推进全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芒市通过121个试点示范村建设的引领,带动了全市290余个村民小组自发建设新农村。从2009年至2010年,通过省、州、市财政累计1525万元资金的引导,撬动农村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5348.78万元,累计完成新农村建设固定资产投资13468万元,完成了63个项目村建设;2011年计划实施52个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其中整合省、州、市项目的有7个村,计划投入资金1410万元。完成芒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50个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两个规划的编制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指导性,并通过省、州专家评审,为芒市“十二五”实施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城乡统筹先行:用工业思维抓新农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制定了“用工业的思维来抓农业,用城市发展的思维来发展农村的‘一个理念’;坝区和城郊结合部走城镇化、工业化,山区和半山区走农业产业化的‘两条路子’;抓产业、农民集中居住和民居示范村建设的‘三个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四个集中’;打造风平镇、遮放镇、勐戛镇、芒海镇和轩岗乡‘五个中心集镇’建设”的总体思路,有力地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稳步推进。

  城乡领导一把手主抓新农村建设。健全了芒市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分管副书记、副市长任副组长的农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党委书记直接抓新农村建设。被列为新农村示范点的村寨,村民自发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各挂村帮扶单位和指导员派出单位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指导新农村项目建设,形成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按照“锁定一个目标,抓住三个关键,突出四个重点,坚持五个优先”的工作思路,市委、市政府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所有村组的第一轮新农村试点示范建设任务;抓住科学规划、资金投入、发动群众三个关键,突出新产业、新风貌、新服务、新农民这四个工作重点,坚持易地搬迁任务点优先、行政村所在地优先、交通发达地方优先、基础条件好的地方优先、群众主动性强的地方优先。立足市情,结合各试点村的实际,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在村容村貌整治上下工夫,以规划为龙头,狠抓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五化”工程,以及旧村改造、村民自治等工作,扎实推进新农村试点示范项目建设。

  政府引导农民唱主角。芒市以省、州、市三级财政资金为引导,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建设新农村。遮放镇芒号村民小组,以省级15万元和财政“一事一议”奖补5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作为启动,通过全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完成了总投资60万元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三台山乡下芒岗景颇族村民小组,靠群众自己施工完成了总投资24.9万元的村内水泥道路硬化工程;风平镇芒别村民小组,以州、市级资金20万元和财政“一事一议”奖补5万元的项目建设资金作为启动,通过全村群众投工投劳投资,完成了总投资143万元的新农村建设工程。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农民群众的主动参与,让有限的资金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多措并举助推新农村建设。由于芒市属欠发达地区,财政供给与农民需求矛盾突出,用于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有限。市委、市政府多措并举,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一方面,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确定后,动员和鼓励有资质能力的施工队参与招标、投标支持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申请贷款。目前,确定的贷款额度为1100万美元,按照贷款和国内资金1:1配比的原则,项目总投资22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3860亿元,项目分5年(2013年-2017年)实施。

  公开、公平、公正招投标。新农村建设属惠农补助性质的项目,是一项民心工程,虽然资金少,建设点分散,但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更加公开、公平、公正,凡是项目资金在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项目,全部进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50万元以下的,由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邀标、议标、价格谈判等程序办理,党政纪工委、监察分局、审计局、财政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安排专职人员参加,完工后参加检查验收,实行全程监督。

  管理先行:两个全州第一规范运行

  自2007年以来,芒市已经派出五批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出总人次460人,涉及派出单位97个。为充分发挥指导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芒市在指导员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在全州第一家对全市驻村指导员实行“三卡一志一考勤一承诺十制度”的管理模式;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作例会制度》、《日常工作管理制度》等10项制度;新农村指导员严格按照“六大员”职责、“十到户”要求,率先在全州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中开展创先争优“十个一”主题活动。上述制度的制定实施,使全体指导员组织领导得到不断加强,选派工作更加扎实,指导督促更加及时,日常管理更加规范,后盾支持更加有力,作用发挥更加明显。5年来,新农村工作队指导员共走访农户95397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486529人次,完成驻村摸底调查报告972份,参与调解矛盾纠纷994起,提出合理化建议824条,被采纳336条,办实事好事1834件,为农村基础设施、公益等事业建设争取到资金2775.282万元,争取到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257.382万元,赢得了基层群众的广泛好评,驻村指导员中共有18人得到提拔重用。

  典型示范先行:把新农村建设推向新台阶

  立足实效,着眼长效。在点上开花的基础上,以面上结果为抓手,把全市新农村建设推向新台阶,2011年芒市新农村建设计划组织实施建设45个典型示范村,其中省级重点村10个、州级特色示范村2个、州级典型村22个、市级项目奖补示范村12个,市级文化走廊、风情画廊、党建长廊示范村5个及三台山乡允欠一、二组民族文化广场一个;计划总投入资金2881.03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资金141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50万元,州级财政资金260万元,市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整合资金270.4万元,群众自筹1200.63万元。

  目前,省、州下达芒市的28个建设项目已完成26个项目招投标工作,施工单位已进驻项目村进行施工;市级17个建设项目已完成自行询价邀标13个,4个涉及寨门建设的项目,正在完善寨门设计工作。截至2011年底,共完成项目总投资576万元,完成计划数20%,预计到2012年4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

  “手头越来越宽松了”、“城里的许多好东西我们这里也有了”……农民的话语朴素而又厚重。“2011年是政府对‘新农’投入最大、村容村貌变化最快、农民实惠得到最多、‘新农’工作氛围最浓厚的年份。”市农办主任段体泽说。

  特色先行:和谐农村新风貌

  “种粮不缴税了,还有各种补贴;大人孩子看病,有新型合作医疗;年轻人出去打工,可以享受免费技术培训;小孩上学免学费、书本费;农民的养老保险试点也开始了,牛群住进了‘小楼房’,村道不仅变宽了还变得好走了……”说起近年来农民生活的变化,风平镇芒别村的村民乐得合不拢嘴。

  这是芒市新农村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芒市打破了“小城镇、大农村”的格局,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实现了新农村新气象。有享誉州内外的城乡一体化户允村、有环境优美的拉哏村、有闻名州内外的介桃菠萝村、有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南见村等等。人畜分离、房屋整洁、路面硬化、林果成荫,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让农民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实惠,广大群众勤劳致富发展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更加高涨。

  勐戛镇沙子坡村民朱永飞高兴地说:“没有实施新农村建设前,村子里大部分人家住的是竹制房和土坯房,有的还很破烂。寨子道路狭窄、坑洼很多,一出门都是泥巴路。因为交通不便,走亲访友、上街赶集只能走路……现在好啰,自从政府来我们村搞新农村建设后,我们走路不沾泥,出门骑摩托,喝水不用压,洗澡太阳能,做饭不烧柴,找人用电话,连上个厕所都先进了,还是水冲呢。”

  “介桃村实施新农村建设后,群众的生活条件逐渐好起来,在外打工的人基本上都回来了,80%的人都在村里种植经济林果。仅村民岳哏凹就种植菠萝45亩,年收入达5万多元;村民李岩喊过种植了柑橘14亩,年收入达6万元;妇女带头人线咩岩种植了咖啡10亩,年收入达3万元。2010年风平镇的年报数据显示,介桃村的人均纯收入为4077元,高于风平镇平均纯收入1200多元。”风平镇新农办工作人员方岩保介绍说。

  规划领先:绘就“十二五”农村新美景

  按照中央、省、州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精神和《中共芒市委办公室、芒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要求,2010年4月,芒市邀请云南农业大学编制了《芒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二五”发展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涵盖了农村基础设施、优势生物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组织建设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领域。

  未来芒市将继续秉承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政策为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以村容村貌整治为突破口,以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以超前的胆识和勇气,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让“城乡统筹、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农村呈现在芒市人面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聚焦“两会”
   第03版:聚焦“两会”
   第04版:要闻·广告
   第05版:特刊
   第06版:特刊
   第08版:特刊
   第09版:特刊
   第10版:特刊
   第12版:特刊
乡村处处风光美
边疆新农村建设的“引路人”
德宏团结报特刊06乡村处处风光美 2012-01-13 2 2012年01月13日 星期五